在一個網路發達的世界,怎麼取得資訊早已不是問題,過度吸收反而是一個問題。
本書的第一章即提到
或許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,在某種範圍內,知識也成了理解的先決條件。這些都是好事。但知識是否那麼必然是理解的先決條件,可能和一般人的以為有相當差距。我們為了理解一件事,並不需要知道和這件事相關的所有事情。太多的資訊,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,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。換句話說,現代化的媒體以壓倒性的氾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。
因為這本書歷史悠久,所以他只提到傳統傳播媒體,但是我想大家也可以漸漸的發現到,網路文章也上充斥的懶人包,7天快速上手、15分鐘讀懂xxx,不用花很多時間就知道很多事,但卻容易忽略掉 知道 != 懂
,然後新的技術又出來了,然後大家又一窩蜂沖上去,完全忘記有這回事。
這些媒體,經過太精心的設計,使得思想形同沒有需要了(雖然只是表相如此)。…(略)…目的都在讓人不需要面對困難或努力,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緒,但這些精美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了,讓觀眾、聽眾、讀者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。相反的,他們直接將包裝過後的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中,就像錄影機願意接受錄影帶一樣自然。他只要按一個倒帶的鈕,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適當言論。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現得宜。
每個人都致力於 hacker way,不斷的挑戰如何讓自己更接近自己的理想,對我來說我知道我閱讀的速度很慢,這也是為什麼想讀這本書,就是想改善這部分。
有些人提倡不讀書,因為他們覺得會寫在書上的資訊都很舊,先不論這部分的爭議,但即使是如此,此本書對你也有很大的幫助,因為即使不是實體的書,網路的文章也是可以運用到這些技巧。再說這本書,刷了這本多版,又被翻成各國語言,認真的讀完它,我想利多於弊。
另一個會讀書的原因在於,身為 IT 工作者,我們用眼看螢幕的時間,比其他行業的人多很多,所以除了 coding、寫文章、搜尋資料之外,必須儘量的減少對眼睛的負擔,如果有長篇有價值的文章會乾脆印下來看。
針對這本書吸引我的部分
- 教你怎麼讀懂一本超過你知識程度的書
- 如何精準的找到主旨跟重點
- 針對不同類型的讀物,提供一些閱讀的技巧
閱讀的層次
- 基礎閱讀
- 檢視閱讀
- 分析閱讀
-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
-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
- 第八章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
-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
-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
-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
-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